为保障村民对村庄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推进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提高村庄规划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性,根据法律、法规及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现对《东辽县金州乡双福村村庄规划(2020-2035)》的规划内容进行公示。
一、项目名称
《东辽县金州乡双福村村庄规划(2020-2035)》
二、项目地点
东辽县金州乡双福村
三、规划背景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乡村资源配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生态宜居乡村,根据吉林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特编制《辽源市东辽县金州乡双福村村庄规划(2020-2035年)》,为村庄建设提供指引。
二、规划范围
按照《吉林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实行)》的要求,本次双福村村庄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村域规划。以双福村行政管辖范围为界,总面积为1201.18公顷。
第二个层次:村庄居民点规划。以近期整治观划为重点方向,将现有建成区作为基础,双福村村庄整治范围40.96公顷。
三、规划期限
近期规划:2020-2025年
远期规划:2026-2035年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0-2035年。其中近期规划为2020—2025年;远期规划:2025—2035年。
四、村庄定位
充分利用双福村生态农业发展优势,以生态旅游为抓手,以绿色农业发展为引擎,以特色乡村田园风光为辅助,增加乡村特色农业,传承传统乡村特色,发挥乡村综合价值,推动双福村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原汁、原味、原生态;慢品、慢享、慢生活”的品牌,创融生态旅游、主题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城市近郊慢生活旅游目的地。
五、村庄空间结构规划
根据资源类型、旅游服务设施的分布、功能及作用,将双福村规划形成“四轴、两核、三带、五区、多点”的空间规划结构。
(1)四轴
规划形成“两横,两纵”产业发展轴线,两横,是西北东南走向,一条为贯穿双福村的主要交通干路的014乡道及其延线,由双福村西北方向到东南方向的花海-稻田公园-鴜鹭湖景区串联组成景观轴,涵盖了主要景点景物,统领整个规划区。另外一条为双福村北部的028乡道及其沿线,两条横向轴线作为双福村重要的产业发展轴线。两纵,一是,东北西南走向的029乡道及延线;二是,南北走向的,基本贯穿双福村东北西南走向的028乡道。
(2)两核
核心一:以双福村村委会为核心,是双福村村民生活集聚地,是整个规划区的旅游中心和商业中心,是联系旅游景点的集散中心,也是全村的经济发展中心。
核心二:休闲旅游核心地带,涵盖了稻田景观、农耕体验、湖边栈道和观景台等主要旅游线路和旅游景点。
(3)三带
包括传统农业观光旅游带、山林生态旅游自然景观带、休闲娱乐度假景观带。
景观带一:传统农业观光旅游带,从双福村入口开始,贯穿029乡道及其沿线,作为双福村重要的产业发展景观带。
景观带二:山林生态旅游自然景观带,基本贯穿双福村东北西南走向的028乡道。依托中部起伏的地形和林地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稻田景观。
景观带三:休闲娱乐度假景观带,位于双福村最北端鴜鹭湖景区沿岸,从双福北侧入口连通鴜鹭湖景区,大力发展游学基地、休闲度假、亲子旅游、步行景观道、农耕体验等旅游产业。
(4)五区
规划思路:以居民和游客活动为主线,契合自然地形资源,构建聚集乡村生活、旅游接待、休闲农业、生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功能分区。
1)商业旅游核心区:位于双福村西北部029乡道北侧,以双福村村委会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以原村落生活区为基地(涵盖了一二三组),容纳村民居住和主要旅游服务的地区,规划依托现有民居,通过整体或局部改造,涵盖居民生活、旅游商业、特色民宿、农夫集市等核心区功能,打造旅游商业一体的核心区域。
2)传统农业展示区:位于029乡道南侧,入口景观保留原有大片稻田,形成开阔的视角,以稻田和花海为主色调,构成整体村落的生态前景色,形成色调鲜艳、视线开敞的透视效果。主要打造稻田景观、有机蔬菜种植和传统农业展示等旅游观光项目。
3)山林生态游憩区:位于双福村中部山林区域,依托双福村域中心地带的山林绿地以生态涵养功能为主,依赖自然山林、万亩果榛、有机果园等打造特色民宿、特色采摘、农家饭庄等项目,构成双福村生态宜人的底图背景,体验果园采摘、树叶季节性观光等特色旅游。
4)休闲娱乐度假区:主要位于双福村北侧,主打休闲娱乐度假区,依托鴜鹭湖湖景和周边稻田景观,提供优良的研学基地、商务接待、小型会议、休闲度假空间以及自驾野营等旅游观光项目,形成与村舍民居差异化的旅游接待风格。
5)农耕休闲体验区:位于双福村永久基本农田核心区,提供成片高效农业景观,注重有机农业发展。同时是农业旅游的主要承载区,提供植物观赏、果蔬采摘、农耕体验、郊野采风等活动。
(5)多点
指主要核心节点和次要核心节点。主要核心节点包括花海、采摘园、稻田景观、农夫集市、东北民宿、有机种植、果园参观、果园采摘、休闲观光、湖边栈道、观景台等主要旅游景观和旅游资源。
六、村庄空间发展规划
双福村5、6、7、8组的村民集中上楼安置,1、2、3、4组仍保留原始脉络,以村庄整治为主,发展特色民宿和餐饮。
(1)人口规模
近年来双福村人口增长缓慢,根据预测,规划确定近期规划到2025 年,预测人口为1566人;远期规划到2035年,预测人口为1460 人。
(2)用地规模
规划至 2025 年,规划村域内总建设用地48.11公顷,1、2、3、4组预测居住人口971人。规划至 2035年,规划村域内总建设用地 46.59公顷,1、2、3、4组预测居住人口 905人。
七、村庄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产业:着重打造绿色粮食生产、绿色蔬菜基地、绿色林果园等重点项目。
第二产业:侧重于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特别是对现有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和二次加工,农副产品可通过农夫集市进行交易。
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特色餐饮服务、民宿主题住宿、绿色农家游、亲子游乐、零售商业等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相关项目。
八、村庄国土空间布局及用途管制
(一)国土空间布局规划
双福村村域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为61.17公顷,耕地保有量777.042公顷,实际居住人口1631人。至2035年,预计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766.82公顷,规划居住人口906人。具体土地利用情况详见表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任务详见表2。
地类 |
现状基期年(2018年) |
规划目标年(2035年) |
规划远期内增减 |
|||||
面积 |
比重(%) |
面积 |
比重(%) |
|||||
土地总面积 |
1201.17 |
100.00 |
1201.17 |
100.00 |
0.00 |
|||
生态用地 |
林地 |
342.99 |
28.55 |
346.25 |
28.83 |
0.00 |
||
水域 |
3.17 |
0.26 |
3.17 |
0.26 |
0.00 |
|||
合计 |
346.16 |
28.82 |
346.14 |
28.82 |
0.00 |
|||
农业用地 |
耕地 |
777.04 |
64.69 |
777.04 |
64.69 |
0.00 |
||
园地 |
0.00 |
0.00 |
20.21 |
1.68 |
20.21 |
|||
牧草地 |
0.38 |
0.03 |
0.38 |
0.03 |
0.00 |
|||
其他农用地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
|
设施农用地 |
1.16 |
0.10 |
1.16 |
0.10 |
0.00 |
||
合计 |
778.58 |
64.82 |
798.79 |
66.50 |
20.21 |
|||
建设用地 |
农村居民点 |
宅基地 |
40.96 |
3.41 |
25.58 |
2.13 |
-15.38 |
|
其他 |
20.21 |
1.68 |
25.04 |
2.08 |
8.09 |
|||
合计 |
61.17 |
5.09 |
53.88 |
4.49 |
-7.29 |
|||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 |
交通用地 |
12.72 |
1.06 |
14.38 |
1.20 |
1.66 |
||
其他 |
2.53 |
0.21 |
2.54 |
0.21 |
0.01 |
|||
合计 |
15.25 |
1.27 |
16.92 |
1.41 |
1.67 |
|||
合计 |
137.60 |
11.46 |
124.68 |
10.38 |
-12.92 |
|||
表2 双福村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任务表(单位:公顷)
指标 |
2018年 |
2025年 |
2035年 |
2018-2025变化量 |
2018-2035变化量 |
乡级规划 |
属性 |
耕地保有量 |
777.042 |
777.042 |
777.042 |
0.00 |
0.00 |
/ |
约束性 |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
535.9 |
535.9 |
535.9 |
0 |
0 |
/ |
约束性 |
村庄建设用地规模 |
61.17 |
48.11 |
53.88 |
-13.06 |
-7.29 |
/ |
约束性 |
(二)空间用途管制规划
村域空间管制规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三种类型,划分原则主要考虑村域范围内土地使用类型及未来发展要求,规划通过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宜种植业发展,为适宜建设区的发展创造条件(交通、市政、市场、服务等),规划引导、协调村庄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建设具有特色的新型村庄。
1、禁止建设区
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水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及其他需要控制的地区。
(1)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区
生态保护红线由环保部门划定,是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证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双福村生态保护红线位于鴜鹭湖东南部,面积约为1.23公顷。
(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或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的村庄和居民点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区域性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选址,应尽量避让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控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用总量。双福村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为535.90公顷。
(3)鴜鹭湖水源地保护区
鴜鹭湖作为“引辽入松”输水水源保护区域,畜牧养殖等项目严禁建设。禁止在鴜鹭湖水源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禁止在鴜鹭湖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家畜家禽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放牧、开矿、采砂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4)地下水源保护区
地下水源以及以开采为中心300米范围内,严格按照国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进行管制,控制水源保护区农业及城镇发展,不得进行有损于水源保护的开发建设,严禁在水源保护地及其附近地区进行矿产开采,禁止各类污染源进入水源地及其保护区,在水资源源头地区的集雨范围内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提高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
(5)重点生态公益林地:严禁各类建设占用水土保持林、水原涵养林及其它各种防护林用地,不得采伐防护林内的林木。在用材林区,林木的采伐按有关规定进行,采伐量不得超过林木生长量,允许生态工程建设。
(6)高速公路、交通控制带。
(7)坡度大于25%的区域。
禁止建设区范围一经依法划定,必须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严格保护与管理,禁止与保护无关的任何建设行为发生。
2、限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主要是指为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必须对建设内容、规模、强度、密度等进行引导和控制的地区。
限制建设区,包括:
(1)一般农田保护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一般农田。以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推行退耕还林还草,保持生态平衡工程。
(2)地下水源防护区。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必要的建设项目需采取一定的工程、生物等防护措施。地表水源二级、地下水源防护区和鴜鹭湖的二级保护区
(3)牧草地、经济林等生态环境控制区。
(4)坡度介于15%-25%的山体及独立工矿区
村屯整治后,节约出的原村屯建设用地,可以有条件的作为建设用地或复垦耕地。
3、适宜建设区
适宜建设区范围一般是指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地区,是村庄建设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双福村适宜建设区主要包括村庄现状已发展的用地以及周边未来建设发展所需控制的区域,对建成区内未利用土地(包活弃置地),建设须填空补缺,充分利用。
农村居民点依据《土地管理法》、《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和相应的村镇规划进行管制。主要措施:严格控制农村建房乱占耕地与乱建;整理农村居民点用地,保证双福村搬迁后的旧宅基地得到及时复耕;严格执行“一证一书”制度,促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利用;以示范点引导小康型、现代新农村居民点建设。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