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东辽县幼儿园布局规划方案(2019-2021)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东辽县幼儿园布局规划方案(2019-2021)》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并抓好贯彻落实。
东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10月31日
东辽县幼儿园布局规划方案(2019-2021)
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全县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18〕39号)、《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吉办发〔2019〕28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幼儿数。2019年全县在园幼儿4991人,其中公办园1308人,民办园3683人(有证幼儿园2350人,无证幼儿园1333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26.2%。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2072人。
(二)幼儿园数。2019年全县各类幼儿园共计66所,现有省级示范园1所,市级示范园6所,市级一类一级幼儿园5所。其中,公办园17所,独立园1所、校带园16所(3所未开班)、3个村小学前班,民办园49所(取得办园许可证21所,无办园许可证28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9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67.72%。共开设教学班214个。
(三)入园率。2018-2019学年度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09% ,学前二年入园率达到94.88% ,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99.69% 。
二、规划目标
(一)规划幼儿入园数
2018年,我县适龄幼儿入园5357人,2019年规划入园4764人,2020年规划入园4202人,2021年规划入园3750人。
(二)规划幼儿园布局
1.办好乡镇中心园。除县城白泉镇外,办好中心小学的校带园起到“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平抑收费的主渠道作用”。
2.科学审批民办园。综合考虑各乡镇适龄幼儿数、在园幼儿数、公办幼儿园容纳能力、已经取得《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幼儿园数等因素,确定未来三年各乡镇对民办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
渭津镇现有中心园和3所有证民办园,不需要再审批民办幼儿园。
建安镇现有中心园和2所有证民办园,不需要再审批民办幼儿园。
安石镇(原行政区)现有中心园和1所有证民办园,不需要再设置民办幼儿园。
安石镇(原椅山乡区域)需要新建中心园,还需要设置容纳90人、3个班的民办园,即需审批1所民办幼儿园。
安恕镇(撤乡并镇前区域)除去一小中心园,还需要设置容纳90人、3个班的民办园,即需审批1所民办幼儿园。
安恕镇(原石驿镇区域)需要新建中心园,还需要设置容纳90人、3个班的民办园,即需审批1所民办幼儿园。
辽河源镇(撤乡并镇前区域)需要新建中心园,现有1所有证民办园,不需要再审批民办幼儿园。
辽河源镇(原宴平乡区域)现有中心园和2所有证民办园,不需要再审批民办幼儿园。
云顶镇除去中心园,还需要设置容纳90人、3个班的民办园,即需审批1所民办幼儿园。
平岗镇现有中心园和1所有证民办园,不需要再设置民办幼儿园。
泉太镇现有中心园和2所有证民办园,不需要再审批民办幼儿园。
甲山乡现有中心园和1所有证民办园,不需要再审批民办幼儿园。
白泉镇(撤乡并镇前区域)现有一幼和4所有证民办园,需要新建设置容纳180人、6个班的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1所。
白泉镇(原金岗镇区域)需要新建中心园,不需要再审批民办幼儿园。
金州乡需要新建中心园,还需要设置容纳90人、3个班的民办园,即需审批1所民办幼儿园。
足民乡现有中心园和1所有证民办园,不需要再审批民办幼儿园。
凌云乡需要新建中心园,现有有2所有证民办儿园,不需要再审批民办幼儿园。
(三)规划公办幼儿园建设
到2021年,全县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更加完善。2019-2021年,全县规划新建、改造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
1.2019年建设计划。新建2所乡镇中心园:凌云中心园、辽河源镇第一小学幼儿园。
2.2020年建设计划。新建2所乡镇中心园:东辽二幼(城镇小区配套园)和安恕镇第二小学幼儿园。
3.2021年建设计划。新建3所乡镇中心园:白泉镇第二小学中心园、安石镇第二小学中心园和金州乡小学幼儿园。
三、保障措施
(一)形成工作合力。教育、编办、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人社、住建等部门,明确分工,形成合力,共同实施。
(二)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学前教育投入;落实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经费补助制度。健全财务制度,强化监督检查,规范学前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加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宣传工作。各小学、幼儿园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宣传工作,切实把国家和吉林省的学前教育政策宣传到位,形成全社会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